时间如白驹过隙,容不得半点停歇。眨眼间,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统计工作,不觉已经半年。在这期间经历的点点滴滴,也在无声的记录着我从一名15级毕业生转变成一名公职人员的蜕变。回望来时路,亦忧亦喜,有笑有泪……感慨很多,总想写下些感悟,记录些成长的辛酸心得,让那些跟我一样在青春奋斗路上的朋友们分享砥砺,继续前行。
关于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和很多刚参加工作的朋友一样,我突然对自己的知识着急了起来,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的专业知识在面对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时候,突然显得小气起来。如围城一般,就在我刚刚庆幸完可以远离校园,从此逍遥、不再纠结在各种考试复习中的时候,突然发现,其实最需要学习的时刻刚刚开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当下的青年人,一定要身体力行,把学习作为一种基本功和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充实和更新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读书学习思考,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和新信息,在知识、智慧和才干上逐渐进步,在修养上、精神境界上不断提高。只有常思能力不足,常怀知识恐慌,才能常找学习差距,做到“真学、真懂、真用”。作为统计新人,我们要认真学习统计业务知识,提高报表处理、数据审核的能力,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学习现代经济理论,提高对经济趋向的洞察分析能力,增强自身解析经济发展现象和剖析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学习管理哲学,提高对社会形势的思维判断能力。
关于工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亲
刚接触统计工作,各种明目繁杂的报表、大堆大堆的数据、各式各样的统计分析搞得我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才发现,几十年书本里展现在脑海的世界突然离的好远,我正面临“学历高、经验浅”的尴尬。要知道学校的图书馆是绝不会教你如何审核这个数据的!很多事情需要靠经验的积累、阅历的丰富、实践的力量。如果盲目自大,不虚心好学,就会固步自封,不能走出书本,就不能走向实践。纵有满腹经纶,也要实践来检验。面对阅历经验之短板,我们要勤动手、勤跑腿、勤调查,积极投身实践,学以致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书本上和别人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将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和力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是终身的,实践是更为深刻的学习,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的那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至今响彻耳畔。这段时间的工作历练使我进一步直观立体的去感受,融入到了统计事业中去。劳动力报表分析,秋冬播调研,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当中,已经不见往日的青涩,实干精神将是我终身的工作指南。
关于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长无捷径,成长烦恼多。也许每个刚离开校园的孩子,在各个十字路口选择斗争彷徨的心路历程都是一部微小说,各有各的辛酸。参加工作一个月之后我开始觉得每天朝九晚五,单位家里两点一线很是乏味无趣。我多怕这种枯燥的生活从此让我变得平庸。去了远方,走出国门,出来学习闯荡这么多年就是为了坐在这里每个月做几张报表、写几篇分析,这样的生活到底值不值得?那我们出来闯荡一圈的目的又何在?后来经过慢慢地深入了解,我才发现,原来我们每天从事的工作并不简单。大家看到每年国家公布的几个简简单单统计数据却是凝聚了全国上下多少统计人心血结晶。统计数字本身是乏味的、枯燥的,但是一串串简单的数字反映的却是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发展的经济现象,生动地记载着改革开放的辉煌成绩,时刻感受着祖国经济社会跳动的脉搏。那些用数字与心血凝聚的调研报告能为一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统计岗位虽然平凡,但这平凡中却孕育着伟大,平凡中创造着辉煌!现于工作,我且算初出茅庐,当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小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多做事、学做事、做好事。志存高远,转变角色,用“一切归零”的心态在现实与理想中不忘昨日之初心。在统计之路的征程中沉下心、静下气,将服务和奉献作为职业的初衷,将成长和蜕变作为前行的动力。
无奋斗,不青春。统计工作--它关乎于责任、信念、奉献。既然选择了成为统计人,便只顾风雨兼程。为梦想而奋斗,为信仰而坚守。最后引用80年作家周小平的一段话来结束此文,并以此自勉:我们都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都在目睹这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我们正在经历着这场东方文明对西方霸权的终极逆袭。这个特殊的时代赋予了我们必须完成特殊的使命:那就是为我们这个饱受了百年污蔑民族和国家正本清源。我的朋友,请不要辜负了这个时代,不要让子孙后代责怪我们今天的愚钝。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