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分析 > 全市统计分析
随州:市场繁荣显活力 消费升级惠民生 发布日期:2019-01-14 10:09 信息来源: 编辑:随州市统计局 审核: 胡欢 字号:[ ]

  40年奋力开拓,40年改革创新,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随州城乡消费市场建设成就斐然,规模不断扩大,品类日益丰富,结构不断升级,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今非昔比。经过长期努力和发展,全市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多种经济成份和运行方式并存的商品流通网络,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商品市场呈现出繁荣活跃、稳定发展的特点。

  一、四十年发展成效显著

  (一)消费规模日益扩大。改革开放4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改革不断深化,商品供应告别了凭证、凭票供应的时代,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社会商品日益丰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全方位,多种成分、多种运行方式并存的商品流通体制得到全面确立并不断提档升级。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各类市场和商业服务模式空前繁荣活跃。199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十亿元,达到10.3亿元;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03.6亿元。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1.4亿元,是1978年的230倍。1978年-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0%。

  (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商品销售类别多为粮油食品、纺织及轻工产品、五金矿产及机械产品等农业生产物资三大类,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买方市场的出现,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须品是消费的主要类别,随后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老三件”走进寻常人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新三件”是成为家庭标配。如今提升生活质量的享受型消费成为热点,汽车、住房、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健康、旅游成为新主流。截止2017年,消费品市场共有27大类商品,用于文化、娱乐、保健等精神享受方面的商品销售比重逐步上升。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商品共实现零售额分别增长18.1%、21.1%、15.3%、21.2%、12.9%。201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41.1亿元,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2250万人次,增长11%。

  (三)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四十年来居民消费水平呈阶梯式递进发展,消费模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七十年代的生存型转向温饱型,再由温饱向小康型转变,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40年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从贫乏走向富裕,穿着从单调简朴到时尚靓丽,饮食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住房从简陋拥挤到舒适温馨,出行从步履维艰到便捷快速,精神文化生活从枯燥到丰富。200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5054元,2009年突破万元大关,截至2017年达到26959元。200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365元,2014年突破万元大关,截至2017年达15268元。腰包越来越鼓的老百姓的消费需求持续提升。据统计,2017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5,其中衣着、居住、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等消费指数分别为102.6、103.2、103.4、105.8,均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水平。服务型和舒适性消费的增长从侧面表明我市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二、四十年建设市场繁荣

  (一)城乡共建有序推进。改革开放以来,随州市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推动城乡消费市场平稳运行。一是大力培育专业特色商业街。建材、装饰、家居规划以汉东路建材城为主体;家电、手机、电脑类以解放路、时代广场为主体;五金、机电类以舜井大道天生街为主体;蔬菜批 发市场以黄龙批发市场为主体;服装、礼品、饰品、床上用品以香港街为主体;水果、土特产以舜井大道鹿鹤市场为主体;美食一条街以香港街、客运东站至新火车站为主体;花卉盆景以白云湖堤为主体。通过专业特色街的建设,发扬特色商贸,促进商业网点整体功能的开发。二是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推进“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市场工程,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以解决农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为切入点,重点抓乡镇连锁经营网络拓展和延伸。鼓励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抓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把农村商贸流通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基础建设规划,重点抓好特色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中档商场等商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三里岗香菇市场已形成了集交易、仓储、加工、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香菇交易市场,并成为促进周边地区发展香菇种植、加工业的重要支撑,逐步实现了产品“买全国、卖世界”的经营网络;小林花生市场已成为以销售本地区花生为主的最大花生交易市场;吉阳大蒜交易市场、淅河和厉山畜产品交易市场、万店菜碗豆市场、马坪蔬菜市场等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各类专业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工农业产品提供了良好交易平台,有力促进了效益农业和经济发展。2017年,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限额以上零售额233.9亿元,增长12.7%。乡村市场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6亿元,增长18.2%。

  (二)流通体系日臻完善。随着多层次物流体系、多元化市场格局日渐形成。以超市、连锁经营店、百货店、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等为主要业态的商贸流通网络日趋成熟,城市商业品位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商业中心建设大力提升。以解放路为主线,以烈山大道、舜井大道为两翼,以区域大中型商场为支点,已形成城市商业中心。通过推进商业中心沿街商业网点的增量、扩容与整合,协调发展购物中心、中百仓储、各类专业店、专卖店和特色餐饮等,全面提升我市购物、餐饮、娱乐、观光、金融、邮政、通讯、休闲的服务功能,展示我市名牌企业、优势企业和特色企业的经营风貌,引领全市消费时尚潮流,彰显市级商业中心的服务功能和时尚魅力。二是商品交易市场彰显活力。改革开放前,我市商品市场网点稀少,行业不全,店铺门面狭窄,设备简陋,规模极小。经过四十年来的市场培育和发展,我市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销售额快速增长,商业服务设施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服务效能大幅度提高。我市在2000年以前还没有销售总额超亿元的商贸市场,截止2017年底,全市共有亿元商品交易市场3个,年末出租摊位数3000余个。三是多服务效能商超百货强势崛起。新世纪购物中心、顺泰仓储等一批本土零售企业发展壮大,大润发购物广场、中百新世纪购物中心等商场综合体迅速崛起,苏宁、国美、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等一大批外来企业落地。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百货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等多种业态遍地开花,总代理、总经销、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络销售等现代经营形式不断涌现,引导和适应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有效拉动了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截止2017年底,全市共有59家限上百货超市法人企业,当年共实现商品零售额66.0亿元,增长14.7%,对我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9.8%,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8个百分点。

  (三)新兴业态竞相涌现。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消费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持续推动产业变革,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现代零售业演进的下一个大风口。近年来,全市依托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行业,一批电商企业涌现,一批传统企业“触网”,搭上互联网快车,推动转型发展。全市各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电商发展格局。随县和广水形成了以蔬果、香菇、多肉植物等农特产品为主的网销特色;曾都区依托专汽产业优势,打造专汽电子商务集聚区,实现了85%以上的专汽网上销售;高新区依托“互联网+创客空间”,培育出过千万的企业10多家。2017年,我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3.8亿元,增长122.0%,增速高出限额以上零售额平均增速109.2个百分点。

  三、四十年开放外贸争先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外贸历经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全省统一调供出口、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自营进出口探索、新世纪的全面开放和现如今的融入“一带一路”四个发展阶段。对外贸易领域从货物到服务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

  (一)出口总额节节攀升。1978年随州市出口商品总值仅83.2万美元,1998年出口总额突破千万,达到1367.9万美元,2005年出口总额突破亿元,达到1.4亿美元,2017年出口总值实现11.3亿元,1978-2017年出口总值年均增长20.3%。

  (二)开放程度日新月异。从内部看,县区外贸从无到有,从有到强。2017年,广水出口额达到9276万美元,随县出口额接近5亿美元,曾都区、高新区出口额站上2亿美元台阶;从外部看,往来地区日益广泛,40年来随州进出口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风云变幻中扬帆远行,构建起了以亚洲为主,打入欧美、进军大洋洲的出口市场格局,主要贸易市场出口稳步增长。2017年与我市发生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共计130个。“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有45个,且主要贸易地区集中在亚洲、北美洲、欧洲。

  (三)市场主体快速发展。2017年全市共有114家企业实现进出口业务,其中民营企业112家,2017年进出口额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33家,全部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成为外贸经营主体。2017年民营企业出口86981万美元,同比增长30.8%,占全市出口总额76.7%,外资企业出口26321万美元,同比下降34.4%,占全市出口总额23.2%,国有企业出口168万美元,同比下降56.4%,占全市出口总额0.1%。

  透视40年消费市场的万千变化,看到的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社会保障的日趋完善,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消费实现了“三步跨越”——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生存型转向温饱型,再由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党的19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停止,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亦不会停息。我们必将拥有一个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精神文明极大精彩的新时代。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